
近些年微信和支付宝基本一路掐架,今年又是一样的剧情。
从理财、保险、再到信用分体系,杠来杠去…
比如最近,微信到处被传正跟一些银行、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谈合作,要搞自己的“花呗”,正面爆锤支付宝。
暂定的名字叫分付,好难听好难听……)
但不管你是哪家信用分,搞房贷车贷的时候银行一律不看,只认征信。
1.
既然写到支付宝,顺带唠唠他们最近推出的一款新产品「笔笔攒」
产品不复杂,意义纯粹,跟名字一样直白,就是主打攒钱存钱的。
你每次用支付宝消费一笔,它就能悄悄地帮你存下几块钱。
金额随你心情定,比如最低可以设置成1分,最高也只是100元。
这笔钱的默认扣款来源依次是储蓄卡、余额、余额宝,可以自由更改。
至于攒下的钱,将会冻结在余额宝里,等到要用时再解冻。

如果开通这个功能,笔笔攒的用户还能拿到一定的攒钱金(这个通过支付宝的各种活动获得)
但攒钱金不是直接发钱给你,而要在攒够N次钱后再给你。
举个栗子,比如我选的攒钱金额是:1.88元。
一会我下楼用支付宝消费买个东西。
首先它会从我的银行卡中扣1.88元转入余额宝,攒着;
然后奖励的0.15元攒钱金也会转入余额宝。
而另外剩下的0.15元攒钱金要第4次攒钱后才能拿到。

支付宝上新产品频率太高,有时候都写不过来,很多时候为了推广新产品,支付宝就会放一波比较大的羊毛出来吸引用户。
比如各种奖励金、奖励红包、体验金、积分……总之不是钱就是权益,不妨多留意。
但这款产品主要还是挺有趣。
产品路径:支付宝里直接搜「笔笔攒」就能找到。
说广告就冤枉我了,财大气粗如支付宝,不缺我一自媒体的流量。
2.
笔笔攒,可以说是把消费跟攒钱结合到一块了。
特别适合短期没什么用钱目标,又深知自己没什么自制力的朋友们。
如果你的大部分资金已经买入理财,就没必要为了笔笔攒,再往卡里转钱了。
毕竟攒的钱最后都存进了余额宝,但余额宝收益并不高。
我觉得吧这个攒钱方法还是十分淳朴的,最大的优点就在于:神不知鬼不觉,haha。
边花边攒,连你自己都不知道存了多少,自然心里也不会惦记着这笔钱。等到再次打开余额宝,哟呵,钱居然已经不少了。
那么,用笔笔攒,就很对口。
起码,这段时间的存款,相当于揣兜里了。
一段时间下来,说不定一份医疗险的钱就攒出来了,也很好嘛。
还有一点提醒大家,
如果你选择扣款的卡是还贷卡,记得确保卡内资金充足,避免影响还贷哦。
3.
还有一件挺大的事,隔壁美帝降息了。
降息25个点,下调到了2%,这是要开闸大放水的架势。
距离上次降息还不到俩月,这是美联储今年第二次降息,迫切焦虑溢于言表。
追本溯源,央行的利率工具是为了提振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,但很显然,刺激作用却日渐式微。
今年各国降息潮来袭,不止美帝,全球人民都很焦虑啊。
美帝降息;
中国央行降准;
欧洲央行重启资产购买计划(QE);
再加上已经是负利率的日本。
全球四大经济体央行相继加码货币政策,预示着全球宽松货币时代已经来临。
降息降准,这些概念是怎么一回事,我已经重复讲解过许多次,不再啰嗦。
只讲一句,房市不用听中介怎么说,肯定是房住不炒,大水不会灌溉到房子的,刚需早上车没啥毛病。
而股市,仍处于底部区间,大部分指数还不算贵。
再加上各种外资也不断进入中国,a股里的外国钱变得越来越多。
未来的市场大概率是楼市降杠杆,股市加杠杆的过程。楼市的增量资金会越来越少,股市资金会越来越多,越来越便宜。
咱们要做的,就是情绪上保持乐观,行动上却要切记谨慎啊。
很多上班族根本没有那个时间精力去钻研哪只股票好,干脆就抱紧指数的大腿,等牛市来了躺赚,这很聪明。
要知道,在证券市场漫长历史上,能够跑赢指数的人寥寥无几……
所以,配置一些指数基金或白马股;闲钱扔智能存款里躺着;再给一家老小配好保险,基本框架差不多就能搭起来了。
- 站长公众号
- 汇财定投
-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